人說,照相機的鏡頭等於是我們的眼睛。 這話一點也不假。這不單是因為鏡頭吸收景物的光線,跟我們的眼球一樣。而且因為鏡頭拍攝出來的照片,往往 可以表現出每個人的觀點。同一件的事物,有些會寄予同情,但有些人則會給予責難,這是由於每個人有不同的 觀點。拍照也是一樣,同一樣的景物,甲鏡頭拍攝出來是這樣,乙鏡頭拍攝出來可能是另一樣。不同的原因,可 能由於鏡頭焦距的不同,可能由於所用的光圈和快門不同,也可能由於使用濾色鏡的不同,但最主要的原因,則 是由於鏡頭角度的不同了。

鏡頭角度,實則是取景角度。所謂取景角度,就是照相機的位置和被攝體所 成的角度。例如從高向低拍攝叫高角度取景(又稱俯拍),從下向上拍攝叫做低角度取景(又稱仰拍)。初學 者往往是以站立的姿勢,採水平的角度來拍攝。隨著攝影水平的提高,為了畫面構圖的需要,為了要使畫面產 生深度和透視效果,對取景角度必須進行深入研究,靈活運用。

仰拍,為了表現對象的高大形象,就需要採取仰拍方法,它的視平線很低, 在室外往往以天空作為背景,例如拍攝建築物,使人有直插雲霄的感覺,使主體有巍峨之勢。有時候,仰角的 應用,常常是由於避免平拍時背景過於雜亂;使主體突出,也可運用仰拍方法,避開平拍原有的背景。

利用仰拍,從效果上使人感覺到:總比實際的高。例如運動場上拍攝跳躍, 使用仰拍,對象和地平線距離的空間擴大,加上以天空作為背景,運動員看起來像騰空而躍似的,當然比平拍 效果更好看。

至於俯拍,則由高處朝下拍攝。這樣造成畫面的地平線很高,最適宜拍角度 闊大的場面,使人有一種寬廣遼闊的感覺。

但不論仰角或俯角,拍攝時景物的地平線要處理得和照片底邊的地平線平行 方向。如果沒有注意這點,則所得的照片除了理想的俯仰感覺外,卻又有不理想的斜感覺,便破壞整個的照片趣 味。但若有特殊的構圖當然例外。

俯角照片近處的主體,有上大下小的感覺,仰角照片近處的主體有下大上小 的感覺,若是拍攝遠處的主體,這種差別就不會顯著。例如站在高的地方將鏡頭向下拍攝兒童的全身照片,因 為兒童頭部距鏡頭近些,在照片上就會將兒童的頭部顯示得較身體部份的比例為大。仰角拍攝兒童,就會有身 體部份較頭部比例為大的感覺,這便是俯角及仰角照片的特徵。

不論在任何角度拍攝,照片的構圖,除了突出主題,就要注意前景和背景。 有前景的照片,它的立體透視感是非常明顯的。一張照片的構圖,要有前景和背景,沒有前景的構圖,一般是 比較平淡的。

構圖要注意畫面的空間,不要讓景物堆塞,也要作適當的取捨,有疏有密。 例如拍攝竹林,絕不能讓竹子堆滿畫面,要疏密適度,也切忌平均。。

其次就要有來有去。畫面的構圖,景物要有呼應。例如拍一個人跳高,他的 雙腳躍起了,身子斜臥有空間,手過頭,絕不能讓他的手部截掉。否則這張照片,拍得姿態多麼美妙,畫面的 去路卻給截斷了,畫面的構圖也給破壞了。

另一個例子,如果拍攝舞龍,可以拍它的大龍頭特寫,也可以拍整條龍,但 不要拍半條龍,有頭沒尾或有尾沒頭。前者給人的感覺是有始無終,後者是有終無始,這是攝影中一大忌。

畫面構圖的來去呼應,實際上是指畫面中主體與客體之間,及主體與背景之 間要有聯繫,不孤立,這樣才能夠達到完美的藝術形象。

仰拍



俯拍



本文章己被瀏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黑色意念 KH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