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拍照是要有感覺的,沒有感覺的作品不會引起別人共鳴~

這時我適當的把這寶藏巖用Photoshop轉成黑白,增加雜點的方法去看它
相信和彩色照片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我很喜歡最後一張,雖然寶藏巖沒落了,但依然不變的是他堅強的生命力


Ps
不知道寶藏巖的可以參考下面文獻
歷史背景?

位置:寶藏巖此一地理名詞所代表的是寶藏巖廟及其週遭所組成的聚落。也就是福和橋下與汀州路所圍成的地區。在自然地形上,北倚靠觀音山(舊稱拳頭山)南望新店溪,是一個半封閉的區域,過去對外僅靠一條道路與外界聯絡,就是今日汀州路三段230巷。也就是如此隱而不顯的地理位置,它保留了它的寧靜,但也成了都市中遺忘的角落。

過往記憶

清代~日治時期b清朝時期的寶藏巖除了寶藏巖廟之外,並無其他建物,尚未發展。但周遭地區(公館地區)由於留公圳的興建(光緒五年)使得農業聚落逐漸形成,加以淡蘭便道之開通可通景美、坪林、宜蘭,使得當地市街逐漸形成,加上新店溪流域上游物資,如:茶、米、樟腦、及木材界河運往下游輸送而成為重要交通中心。到了日治時期,由於富田町為留公圳所經之處,有完善的灌溉水源系統,在此設立了農業試驗學校、養蠶所、砂糖研究所、及高等農林學校從事農業研究,以利其南進東南亞。也由於台北為日人控制台灣之中心,因此於1896年聘請英人規劃台北市上、下水道及自來水供應系統,而以新店溪作為台北市水源地,於是在觀音山北麓水源地上設置自來水設施,所以日自時期的寶藏巖及兼負祭祀以及水源地之用,而為了保障水源地之安全,日人在此派軍駐守,加上台籍居民居於廟中,寶藏巖地區人口逐漸增多。

光復及國民政府遷台磪蟀F府遷台,台北湧入大量人口,如:軍人、官員&等,政府供給房舍的腳步無法跟上需求,因此在觀音山麓水源地及今日國防醫學院附近佈滿違建。而國民政府來台後除承接日人所設機構亦強化公館地區的軍事力量移入許多軍事設施於觀音山,如守衛總統府的憲兵警衛訓練營,觀音山上無線電通訊系統&等。寶藏巖於民國50多年新建了國防部單身宿舍,當時此地約20戶居民,軍方嚴格限制居民出入並禁止搭建違建,此時期是寶藏巖廟香火最淡的時期。到了1960年代,城鄉移民湧入都市,居住於大都市的邊陲地區,使得公館外圍中永和、新店地區成為勞力密集的工廠區,而公館地區經濟活動已逐漸轉變為提供台大師生日常消費為主的商業活動。此時期之寶藏巖管制漸鬆,加上多數榮民沒有常住台灣的打算,所以而在此搭建了許多簡陋的違建,1970以後才逐漸改為磚造屋。

1970~1989蝪炵蘁M,加上此時期城鄉移民紛紛在都市邊緣落腳,民國70~80年間多數居民遷入,寶藏巖地區的房舍迅速成長,寶藏巖在此時期已近今日規模。而在民國69年寶藏巖被規劃為台北297號公園預定地。

1990年之後艩膚硈t道路在此時期興築凸顯公館地區的聯絡功能,寶藏巖於民國82年公告拆遷之後,房舍停止發展,且部分居民陸續遷出,而留下來的居民面對拆遷的壓力,亦只能消極面對。民國87年在都市政策改革組織的推動之下,市府承諾此地採先建好後拆,並將297號公園闢成聚落公園,寶藏巖的問題才真正被正視,然而政府行政效率緩慢,寶藏巖的未來也許仍是條漫長且未知的路&&.













 

相簿
http://www.fotop.net/khc/bachuye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黑色意念 KH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